贵州针对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实际,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不断推进强化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力量下沉—— 灾前灾中灾后齐发力 防抗救一体化管理

2023-04-25 09:20:17

贵州山高谷深坡陡,气候变化复杂多样,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之说。针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实际,上一轮机构改革以来,贵州省应急管理厅认真贯彻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要求,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不断推进强化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力量下沉,灾前灾中灾后齐发力,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灾前:部门联动 精准预警 双轮驱动“两段叫应”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应急力量协同配合、抢险资源融合调用,要求更高、更严,如何下好“一盘棋”、统筹“一张网”、跑出“加速度”?

“我们必须坚持统分结合,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周乐职说。

2019年,贵州省防指办、安委办、减灾办、森防办、应急管理厅联合出台应急管理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此后,贵州省应急管理厅陆续与省水利厅、省气象局出台联动工作机制,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逐年深化细化。

2021年12月,该厅研发的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边建设边投入使用。该系统接入省水利厅、自然资源厅、气象局、地震局等部门单位的1.9万个实时监测站点、3.5万余个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点的信息。目前,该系统已实现省级部署,省、市、县三级应用。

该系统的开发使用让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如虎添翼。“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没有投入使用前,一般是由气象局打电话告知我们灾害天气情况,不仅信息含量低,还不直观。”铜仁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科科长冉友说。

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强大功能的背后是不断深化的部门协同联动“。原来,各部门单位有各自的风险预警系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建成后,部门间信息壁垒被打破,协同联动机制逐步形成。”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曾方举说。

构建技术“岗哨”的同时,该厅积极推动人员前置。

针对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灾害应对中暴露出的转移人员不坚决、不彻底等问题,2022年,贵州省在“四个叫应”工作机制基础上,创新“两段叫应”强降雨防范应对机制:第一段,提醒叫应预报强降雨落区相关负责人,要求包保县级领导带队到责任乡镇、乡镇包村干部下沉到责任村组,提前组织群众进行转移避险准备;第二段,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并结合气象雷达回波图,再次电话叫应强降雨落区乡镇党政负责人,立即组织辖区内危险区域群众提前转移避险。

“过去我们没有雨前叫应机制,现在我们着力抓实这个环节。”贵州省森林防火中心四级调研员孙波说“,包保领导到了现场,相关工作推进更迅速。”

协同联动机制的完善还体现在汛期部门单位间的频繁“碰头”。2022年,该省防指办强化会商研判,汛期按照“一日一会商、一日一研判”要求,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每日开展会商研判,并将风险提示信息发布到市、县、乡;强降雨期间,24小时保持与气象、水文部门联系会商,及时部署调度防范应对工作。

有了横向联动的“纬线”,还要打通纵向联动的“经线”。上一轮机构改革之初,贵州省应急管理厅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平台发布预警信息。由于信息发送数量有限,2019年,该厅开始使用集信通平台向强降雨地区各级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并通过电视、微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主要使用电话、微信、短信来发布预警信息,这些渠道存在工作量大、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综合风险监测中心胡涛博士说。

2023年,该厅在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中开发了短信提示功能,并完善相关设置,确保值守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反馈,解决了预警信息发布“肠梗阻”问题。

高密度的研判会商与顺畅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为“两段叫应”强降雨防范应对机制运转提供了双轮驱动,使贵州省防灾减灾防护网更有弹性、韧性、灵活性。

灾中: 建强队伍 前置物资  人和物“一张图”调度

2022年6月3日,铜仁市盘石镇遭受特大暴雨,该镇响水洞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回忆起当日的险情,盘石镇镇长刘伟直言惊心动魄“,我到现场的时候山体还在晃动”。当日救援过程中,有几名伤残人员滞留在危险区域,刘伟迅速带领镇、村应急救援队队员,用轮椅和担架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区域。

县(区)一般设有消防救援大队,一旦发生事故灾害可以迅速开展救援。“但是贵州省高原山地多,尤其是一些偏远乡镇山高路远,救援力量难以快速到达。同时,基层应急救援力量相对薄弱,整合各方资源、建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的需求较为迫切。”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李璞钻说。

2022年底,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意见,明确乡镇(街道)可整合在职干部职工、专职消防救援队、民兵等,组成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可整合村干部、辖区青壮年等,组成一支不少于2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大力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反应快、能应急的应急救援队伍。

该厅以安顺市、黔南州为试点,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救援力量的规模、装备等标准,每月开展调度,推动县(区)应急管理局人员下沉一线,及时了解、报送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展。

各地纷纷摸索,因地制宜,构建乡村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镇应急办成立后,我们的人员增加了,镇应急救援队也进行了调整扩充。

应急管理部门还为我们镇的应急救援队配备了风力灭火机、砍刀、雨鞋等物资,使我们镇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了较大提升。”遵义市习水县二郎镇应急办主任赵灿说。

在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该厅继续建强专业救援力量。2020年以来,贵州省投入2400余万元支持专业救援队伍更新先进装备设备和防护器材,建立贵州省重大以上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指挥专业保障队,矿山救援队伍全部实现30分钟应急救援保障,新建成5支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习水县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不仅有帐篷、桌凳等救灾物资,还有呼吸器、水域搜救装备、生命探测仪、水下机器人、背负式灭火器等抢险救援装备。仓库内安装了通风设备,确保物资处于良好状态。同时,更多的应急救灾物资已前置于各乡镇(街道)。

“上一轮机构改革后,我们逐渐由单一门类救灾物资保障转变为抢险救灾应急物资综合保障,特别加强了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储备。”贵州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处长廖小明说。

2021年,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开展全省抢险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调研,制定印发抢险救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地依据事故灾害类型特点、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交通运输条件,实施“1+8+N”应急物资储备区域布局,即以贵阳市为中心,8个市(州)、N个县(市、区、特区)联动保障。其中,遵义市重点加强酒类火灾、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矿山事故抢险救援应急物资储备,赤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升森林防灭火、水域救援等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自2020年以来,贵州省逐步推广应用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储备物资动态管理。“过去,物资出入库使用人工台账登记,随意性强。”铜仁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减灾和物资保障科人员张飞敏说,“使用该系统后,我们对各乡镇(街道)的抢险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底数清、账目明,中央或者省级抢险救灾应急物资下拨后,我们往下分发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织就基层救援、物资保障网,打造了尖刀和拳头力量,还要有一颗智慧大脑排兵布阵、运筹帷幄。

该省三大平台之一的应急指挥平台于2021年底与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同步上线。登录应急指挥平台,打开应急指挥专题图,各点位的救援队伍、物资储备情况、路况、水源位置清晰明了。

“没有这个系统的时候,指挥只能依靠电话调度,十分不便。”铜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梅芝凌说,“这套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灾害发生地周边区县的队伍、物资进行统筹调度。”

灾后:“清单式”“一张纸”  温暖及时送到群众心坎上

“感谢党和政府,要是没有保险和政府帮助,我家的新房根本建不起来。”张德明说。

2021年9月12日,习水县普降大雨。山洪将该县二郎镇大桥村村民张德明家的房屋冲垮,家中财产全部损毁。灾情发生后,该县应急管理局立即对接保险公司进行巨灾保险勘查,兑现理赔金3.23万元,其中,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房屋理赔1.5万元。

上一轮机构改革后,贵州省应急管理厅承接了8个部门单位的12项职能,既有监管执法等管理职能,也有灾害救助等社会服务职能。

对此,贵州省应急管理厅积极适应新角色、新变化。

“贵州作为全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的经济损失较大。省应急管理厅自成立以来,就格外重视灾害救助和灾害保险工作。”廖小明说。

上一轮机构改革后,贵州省应急管理厅承接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工作。近年来,该厅不断推动统保公司简化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承保额度,让保险为百姓分担更多灾害风险。

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保额原为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出资,为农户提供保额不低于1万元的基本住房灾害保险。2021年,贵州省将其调整为省级政府统保保额每户5000元,市、县两级政府统保保额每户不低于5000元,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增加投保。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还不断探索优化政策性农房灾害保险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时效,于2022年4月全面推行“一张纸”“清单式”理赔。

“一张纸”理赔是指将农房保险报案、定损、理赔集中在一张表上,基层部门在一周内完成基本情况收集整理,承保公司在一周内理赔到户;“清单式”理赔是指在自然灾害导致多家农户房屋财产受损的情况下,乡镇(街道)由逐户填报信息变为组织保险公司人员一次性进行现场勘察、填报信息。“一张纸”“清单式”理赔解决了受灾群众理赔时来回跑、耗时费力的问题。

“原来受灾群众办理农房灾害保险需要10天,实行‘一张纸’理赔后,3天到5天就能办理完。”遵义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救灾科科长王银说。

受灾群众张德明不仅搬进了新房,应急管理部门还将其纳入重点救助对象,发放了应急生活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冬春救助资金等,帮他度过灾后最困难的日子。

全面到位的各项救助服务得益于贵州省应急管理厅、财政厅2021年出台的《贵州省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救助服务标准》。该标准明确了应急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救助标准,以及救助申请及发放程序。

“以前灾害救助缺乏标准,随意性大。服务标准的出台,使灾害救助服务有章可循,便于群众了解标准、强化监督,使得基层救助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廖小明说。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以来,有力有序应对了一系列事故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大幅提升,但是还应看到,当前还存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不完善、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周乐职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将在灾害风险管理、灾害隐患排查、灾害监测预警、临灾科学应对、防灾减灾项目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好基层基础“阵地战”、防灾减灾“保卫战”,做好应急救援“兜底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电话咨询
产品体系
解决方案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