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家庭 辐射整个社会 ——“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综述

2023-04-19 10:28:12

店铺浓烟滚滚、明火扑面,2人灭火、1人报警,山东潍坊3名“准大学生”救火有勇有谋;小区电瓶车着火,广东深圳4名小学生分头行动,保安室叫人、取来灭火器、打电话报警一气呵成,避免了火势蔓延;地震来袭,就近避险、紧急疏散、检查教室,一分多钟,四川雅安一幼儿园160多名孩子成功撤离……临危不乱源于日常的演练,“教科书式”的避险得益于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入脑入心。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系统化的教学课程日益丰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开展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学校安全教育水平有了更进一步提高。

安全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课堂安全教育工作,从把各类地质和气象灾害风险教育纳入中小学地理、科学课程,到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细分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六个模块,再到将安全应急与避险单独作为一部分写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一步步、一环环,教育的要求日益具体详尽,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看来,学生的安全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应放在事项规划的最前面。

2018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等。《“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要推动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普及应急常识和自救逃生演练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安全何谈发展,没有安全何谈教育。”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张英说,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为做好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各项相应的配套政策逐步出台。

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应急常识与急救技能、校园安全、实验实习安全及职业健康、社会安全等被纳入安全应急与避险的主要内容。针对安全应急知识教学任务,该指南对各学段应学应会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主要由体育与健康课落实,由体育教师完成授课。

“比起一般的科普活动,学校课程教育更加正规和系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张英指出。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安全课的教学考核作出规定,明确相关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安全应急知识考评,并要求与学生综合评价、毕业考试挂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安全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及青年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融入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提出,要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加强安全教育与实习安全管理。

其实,无论是课程考试还是教学评价,归根到底都是为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雪峰所认为的,安全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潜移默化、没有终点的教学,无论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阶段,都必不可少。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不少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着眼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将消防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事件处置应对纳入各个班次设置和培训计划中,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

地方实践学校创新富有成效

当前,课堂安全教育“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多地学校在“进”字上下功夫,把安全知识送进课堂、固定在课堂上,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课程化和系统化。

在四川,作为森林火灾易发高发区域,该省将森林草原防灭火教育纳入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除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外,各中小学校每学期都要上一堂森林草原防火专题课,并分别为各学段开设《规范用火我知道》《林草火灾猛于虎》《火险预警早知晓》等课程。此外,在该省南充市,各中小学校开设的《生命·生态·安全》课程被作为每学期末综合科目的监测内容,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同步测试。

在上海,除明确初中阶段的学生需完成安全实训24课时,其中在市公共安全教育场馆的安全实训不少于8课时外,该市还鼓励有条件的区和学校建立应急安全体验场馆、安全教育教室和基地。以杨浦区同济小学为例,该校配备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和中小学版生命教育课程教材、专门的教师团队,学生可在体验教室内边动手边学习。

“如果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里,效果不太好。”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说,安全教育课程资源还需日益拓展。

为此,海淀区在安全短剧上大胆尝试,推出以“安全文化+减灾教育+亲身参与”创新模式为代表的“百校百剧”,聚焦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校园安全事件,通过师生参演,直观呈现安全事件情景,示范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

“海淀区同步启动剧目转换工作,让‘百校百剧’变成课程,走进课堂。”尹丽君介绍,该区还在线上线下推出动画视频,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与幼儿及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认知及动手能力更强。不少高校积极开设防灾减灾课程,一些职业院校还发挥行业优势,不断推动安全教学往深里走、往实里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面向所有在校本科学生,专门开设共计16学时的安全教育课程。华中农业大学结合社情校情,为大学生编写安全知识读本。南开大学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公共选修课,以专业知识和典型事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护自救能力。

“以前都是通过参加讲座等方式学习安全知识,比较零散,现在有了这门课,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安全常识和技能。”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王虹说。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电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电梯学院,是电梯安全科普基地。多年来,该校定期与其他学校、社区联手开展活动,用乐高积木搭建电梯模型等方式,全面立体展现电梯结构,详细介绍如何安全使用电梯,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置等。

该学院院长李志弘坦言:“这种方式,不仅帮助更多人了解电梯安全知识,而且让我们学生拥有了践行安全的责任感。”

安全教育贯穿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多地党校将安全教育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围绕应急管理重大战略需求,研发了36门专业课程,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等,突出案例教学和模拟演练培训。广州市委党校则聚焦学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不断深化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应用。

将知识转换为能力任重道远

今年开学季,某地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教育厅、林业草原局开展“开学第一课·森林草原防灭火”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但因未与该省森防办协作,随后,省森防办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森防办积极协调中小学开展森林防灭火开学第一课。先后接到多头通知,当地不少学校深感无奈。

记者在梳理相关材料及采访专业人员后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当前,部门协调困难、教本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落地效果较差是各地推动安全知识进课堂往深发展的瓶颈。

“大部分通知都是纸面文件,由当地教委牵头,怎么做、做得好不好,相关业务部门很难插上话。”多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在推动校园安全教育多方协作上“有心无力”,大家各自“一亩田”,很多时候只有等着别人找过来。

“仅靠地方推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某地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学校以不是主管部门为由,不配合相关工作,“如果多个部门可以相互协作、积极配合,将更加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协商机制,直接导致不少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江苏省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时为了推进工作,只能请上级发文”,至于是否能够落地,还需打个问号。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副所长马雷军看来,不应该把安全教学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或某一个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要有效运作起来,共同培育安全文化。

国外的经验或可借鉴:美国中小学充分考虑家庭、社区对学生的影响,将学生家庭成员、社区纳入课程计划;韩国鼓励家长做志愿者,参与安全演练。同时,不少国家从学生学龄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出多种安全教育方式。在丹麦,幼儿园会主动组织徒步旅游,老师会借机为孩子介绍交通标志;在德国,儿童教育学专家会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编排木偶剧,教会孩子如何过马路。

实践表明,多样化、丰富化的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投入学习。而单一的内容、老套的教材、固化的模式不仅不会让学生“抬头”,还直接影响课堂上的传授效果。

“‘老黄历’很多,现在有些课本还说小孩在河边洗衣服。”河南省人大代表赵鹏璞表示,案例过时、填鸭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们不仅学不到干货,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从当前各地教材和学校授课情况看,安全教育课的教材建设仍有不系统、不规范的缺陷,教师使用教材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安全教育质量提升。

“现阶段的安全教育主要是从安全管理角度开展的。”张英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人错误认为,安全教育就是“搞搞活动”“办办讲座”,或者任课老师随便讲几句。

不少教师也有“怨言”,他们表示自身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储备和安全教育方法,让其授课不现实。

“其实转换思维也能操作。以美国的数学课为例,老师会运用相关部门提供的事故统计数据,对学生进行运算方面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还能通过分析事故数据增强安全意识。”张英提出建议。

安全教育课有计划无实施,不仅没有专门的师资,且时间也难以保证,上级部门检查或刚开学时上几次,平时就改为自习课或者被其他任课教师占用……“安全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是一些学校的真实写照。

张英建议,部分地区可建立教师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利用教育、公安、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单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通过各级培训,力争定期使所有学校的教师在不同层面接受安全培训,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地区,采取“送培下乡”方式,开展安全专题培训,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安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纵观全国安全知识进课堂实际情况,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即便在同一个省份,各地级市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地区经济水平影响着学校安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地区和学校要充分‘吃透’国家统一的教育指导纲要,尽可能发挥最大能动性,制定符合当地的教材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统一步调,鼓励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安全教学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周洪宇表示。

安全教育课和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要传授安全知识,更应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习惯。

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媒体发展中心高雅莉主任告诉记者,学生在学校得到最多的教育是哪些不许做,对于应当如何做尤其是突发情况发生后如何应对知之甚少,自救互救意识薄弱且能力较低。

高雅莉表示,要将课堂教学效果转换为学生学习成果,让具体的安全应对知识与方法真正为孩子所用,努力克服相同的内容小学讲、初中讲、高中还讲的弊病,加强复盘工作,学会根据不同主体设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教学方法等。“以北京市相关调研为例,我们了解到现在孩子喜欢滑雪、滑板、密室逃脱等活动,后续将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学。”高雅莉说。

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效果为王,重在运用。当前,在不断尝试创新中,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以安全知识转换为应急能力为目标,下硬功夫、真功夫,“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指日可待,未来可期。

◢相关链接

2021年3月19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发生6.1级地震。距离震中最近的夏曲镇小学里,该校老师沉着冷静、迅速指挥,带领学生们安全、有序撤离。地震发生后的三分钟内,全校1677名师生全部安全到达操场。该校校长表示,当地教育部门和消防机构经常组织师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因此地震发生时,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疏散得特别顺利,师生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2022年5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发生4.8级地震,周边震感强烈,波及凉山州冕宁县。地震发生后,高阳小学3726名小学生安全、快速、有序地从教室撤离避险到操场指定位置,全程只用了两分半钟。该校校长吴杰介绍,这归功于过去3年学校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撤离演练。

2009年,萨摩亚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在海啸发生前,一名10岁的新西兰女孩阿比·武茨勒发现海水反常现象后,立即向海滩游客和附近居民发出警报,至少几十人因此获救。曾是武茨勒老师的凯·马奇说,自己教过学生如何应对灾难。

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1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在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名10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迅速辨别出海啸即将到来的迹象,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电话咨询
产品体系
解决方案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