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至上” 统筹“两件大事”

2023-03-03 14:22:37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在历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安全念兹在兹,为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凝聚力量。

这些年,应急人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护好千家万户平安梦。

本期邀请基层应急人代表谈变化话感受,表达对今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的热切期盼。

压紧压实责任    筑牢安全防线

■孙兰军/口述  实习记者 张移珍/整理

我是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综合协调处副处长孙兰军。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市场主体、常住人口、危化品从业单位、机动车保有量、在册特种设备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全风险隐患量多面广。安全发展最关键的防线在基层和企业一线。

为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我们联动协调厅执法工贸处等业务处室,在各行业领域全覆盖推行企业主要负责人“1710”(企业第一责任人落实7项职责、作出10项承诺)工作机制。2022年5月31日,我们举办企业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承诺践诺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广东省六十五条具体措施!”活动现场,2000多家企业主要负责人作出庄严承诺,铿锵有力,让我至今难忘。

为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我和同事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和行业领域“无人管、无人愿管”,致使安全生产工作失守。我们着手联系上级部门,推动全省镇街独立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实行镇街应急救援和消防救援“二合一”,推动镇街应急管理实现部门整合、职能整合、指挥调度整合、力量整合。

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制胜一招”,推进“一网统管”,建成空天地海一体化全覆盖的风险智能监测感知网络,建成“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智能监控预警融合平台、危化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非煤矿山“全球眼”尾矿库“天眼地眼”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通”等系统,对112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500家非煤矿山、3.33万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实施全覆盖智能监测、预警提醒,不断提升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奋力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总结工作经验    固化已有成果

■谢中华/口述   段道静/整理

我是安徽省芜湖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科长谢中华。

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两个根本”,始终坚持“两个至上”,多措并举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种种皆是宝贵经验、精神财富。

从顶层设计上,芜湖市制定“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出台“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专题专项时间表路线图,全过程全环节指导整治工作。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22个以副市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工作专班和联络员、工作报告、考核巡查、督查督导、举报奖励、宣传报道、警示约谈、追责问责等9项工作制度。

三年行动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我和同事协调12个部门,派人轮流值班值守,牵头组织研判会商,督促各部门加强考核督查,重点对专项行动安排部署、方案制定、专班运行、清单建立和企业专项行动开展等进行综合考核督查,强化警示约谈、提醒谈话,对责任落实不力、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部门进行提醒约谈。

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专项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专题谋划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宣传工作,以节目访谈、问题曝光、知识讲解等形式,在芜湖电视台、芜湖日报分别开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行时”专题、专栏,定期收集各级各部门专项整治典型工作经验做法,印发专项整治工作专报。芜湖海螺“随手曝”制度被作为专项整治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安委办。我们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启动专项整治评估工作,系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和查找工作短板。

近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但我和同事们深知,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固化成果,查找不足、弥补短板,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党政齐抓共管    防救协同高效

■黎宗福/口述  本报记者 徐 涛/整理

我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应急救援处置中心(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黎宗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做好洪涝干旱防御也是这些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镇安县境内山大沟深、河流密布,极端天气频发。镇安县应急管理局建立党政齐抓共管,逐级包保的责任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指挥机构,实现县防指与15个镇街、156个村视频时时调度,厘清防指、防指办公室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2021年8月20日,镇安县遭遇强降雨,15个镇街100个村严重受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立即到县防指召开会商研判会议,第一时间启动Ⅰ级气象灾害响应、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在各牵头部门组织下,各项应对工作有序开展,紧急避险转移6.8万人,确保了人员“零伤亡”。

我们牵头建立“人盯人”防抢撤体系,以县为主体、镇街为战区、村(社)为单位、村民小组为单元,以自然院落、搬迁点、沟域、道路等相对集中地为片区,将全县1059个村(居)民小组科学划分为3523个片区,将河库路崖、尾矿库、水库、地质隐患点、学校等重点区域和部位纳入管理责任清单,确定重点监管片区1170个、重点对象10227户44830人,设置避险点1325个,落实网格责任人5595人,实现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监管责任无空白。

我们以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基干民兵等为主组建县级救援队伍8支,15个镇街均按照每个镇街40人、每个村(社区)20人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全县应急救援抢险力量达4735人。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强化防救协同高效衔接,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入一线摸排    用心用情救助

■瞿 坚/口述   实习记者 李超超/整理

我是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处长瞿坚。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江西水患多,地势复杂且农村人口多,我和同事深入一线,认真摸排,从实际出发制定救灾计划。2020年,江西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赣北多个城市告急,200多万人受灾。为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我们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做好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集中安置点标准从“五有”提高至“十有”,即有标识、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物资、有地方洗澡、有医护人员、有秩序、有台账、有心理疏导,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2022年赣南、赣东北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我和同事们再次深入赣州、上饶、景德镇,及时联系当地政府,开设安置点277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6588人,并紧盯灾后救助环节,及时收集审核各地应急救助、因灾倒房重建和损房维修台账,做好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和冬春救助资金的下发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联合省应急管理厅驻厅纪检监察组派出2个工作组,分赴多地开展资金检查,确保救灾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民生民心效益。

做好救灾工作,光靠我们这支队伍还不够。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基层灾害信息员培养工作,针对全省1.3万余名灾害信息员,下拨408.9万元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省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综合储备库建设,推动11个设区市、100个县(区、市)采购储备315万余件救灾物资,积极做好40个市、县级物资储备库项目申报工作,指导多灾易灾乡镇和偏远山村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全力保证江河安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

建立长效机制    守护绿水青山

■赵 刚/口述  本报记者 何邦瑗/整理

我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刚。

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

会理市位于四川省最南端,是全省35个高危火险地区之一,森林草原防火任务艰巨。村民上坟祭祀、野外用火吸烟、林区作业繁多等问题一度困扰着我和同事们,若末端工作不做好,最后一公里不打通,前期再多的防范措施也无法发挥真正作用。于是,我们严格落实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乡—村—组—户”五级防火责任网,明确29名市领导和80个市级部门包保镇街,164名乡镇(街道)领导包保有林村,1548人包组包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压紧压实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

我们把增强防火意识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第一道防线,聚焦宣传教育、火源管理、隐患排查全链条发力,深入开展“十进”宣传活动和移风易俗活动,加强野外用火管控,严厉打击违规野外用火,配备一村一警164人,强化隐患排查。

防火最难防的是人,最大的依靠也是人。为发动群众共抓共治,我们指导各村建立“十户联防”小组7599个,动态排查特殊人员9.2万余人、林缘户4332个、林中人7230人,建立管理台账,落实责任包保和“人盯人”防控措施。每年防火期,我们都会抽调人员,实体化运行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并推动所有镇街独立设立森防办,建设市综合应急专业扑火队伍、20支镇街半专业扑火队伍,配备专业扑火装备器具,常态化进行训练演练。

近年来,会理市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连续三年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未来,我和同事们将继续以敢闯敢干的实际行动,守青山绿水、护一方平安。

抽丝剥茧查患     悉心指导生产

■李燕青/口述   本报记者 贾瑞虎/整理

我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监察执法四处一级调研员李燕青。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要做到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大省,近年来在疫情防控、高位煤价、增产保供等多重压力下,安全形势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全省矿监人守住“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红线底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和同事们坚持“逢查必讲”“逢查必宣”,每到一处煤矿企业都讲政策、讲法律,查问题、找隐患,和矿工面对面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在忻州市静乐县,外省来晋务工的矿工较多,起初看到我们就跑,认为“是来抓人的”。针对该现象,我们和当地政府的有关同志常常去、反复去,每次去都给他们带点“小礼物”,比如安全生产小册子、宣教案例合集、应急用品等,矿工们逐渐不再排斥。后来,每当矿工遇到有拿不准的地方,都会在检查时主动提出,发现问题当场立即整改,大家的安全意识都有了明显增强。

我和同事们坚持每天查看国家矿山安监局风险预警平台,一旦发现瓦斯超限报警,立即打电话预警煤矿;遇到情况严重的,立即成立核查组直奔煤矿生产一线。我们始终和气象局保持紧密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发现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预警时,第一时间传达到各煤矿。

在深入检查、排险除患的同时,我们还持续帮助煤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及时总结和提炼标杆矿井涌现出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安全生产技术,相继推广上榆泉煤矿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大远煤矿奥灰水防治体系、河曲旧县山煤露天煤矿边坡治理等好经验好做法。在我们的推动下,保德县晋保煤矿开始采用大采高和大工作阻力液压支架,金山煤矿逐步取消夜班生产,全省煤矿生产的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

加强震灾防御    服务社会发展

■高 杰/口述   董俊杰/整理

我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业务管理处副处长高杰。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做好地震防御是每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近年来,作为全国震灾防御业务的牵头单位,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积极开展灾害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我也真切见证了地震灾害防御各项工作不断深入。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启动后,在中国地震局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工作专班领导下,中心牵头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实施方案编制、标准规范制定、数据成果汇交及成果验收等,完成30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建立全链条的技术支撑团队,历时3年完成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其中获得545项地震活动断层数据、2.6万余个场地钻孔数据、1亿多平方米房屋建筑抽样详查数据,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万地震构造图、306个县1:5万活动断层分布图、297个县1:5万活动断层避让图、全国1:100万地震构造图、全国1:100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图等多项成果,初步摸清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这对于今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中心持续加强震灾防御业务体系梳理和构建工作,目前已形成探查区划评估“3+8”基础业务体系架构。正在开展的全国活动构造探查规划实施、第六代地震区划图编制、全国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等工作正朝着业务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稳步推进。

此外,我们十分重视推动地震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不断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后,中心牵头开展针对重要地区铁路、油气管网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专项工作,并在全国地震高烈度区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地震灾害风险摸排,提供相关技术指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跨越山海相助    彰显大国担当

■张 玙/口述  本报记者 张 楠/整理

我是中国救援队队员、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二级督导员张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中国救援队正是党和政府着眼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的国际救援“尖刀”“拳头”力量。

2月6日,土耳其和叙利亚连续发生强烈地震,牵动着数千公里外中国人的心。按照统一部署,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土耳其灾区。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亲历整个救援过程,点点滴滴毕生难忘。

灾区余震不断,在灰尘砂石的包围下,队员们不停奔忙,探测、破拆、救助,体力几乎耗尽。然而,每当有疑似幸存者的消息时,大家的精神就会瞬间振奋,迅速投入救援行动,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迹象,绝不放松每一次救援行动。

当地时间2月10日中午,我们接到土耳其救援队伍求助,称发现有人员幸存的可能。我们立即赶往现场,却在途中遭遇大堵车。时间不等人,大家一路小跑,用了近半个小时终于赶到,顾不上已经湿透的衣服,马不停蹄开展救援。蛇眼生命探测仪确定大致位置,角磨机、电动凿岩机破拆,我们与当地救援力量一起奋战,将被困女子救出。这是我们成功营救的第4名被困人员。

在另一起救援中,队员们只用时20分钟就顺利破拆了一层楼板。当凿岩机工作的声音响起,当地救援队来围观起我们的专业操作。中土救援队互相探讨方案、交替作业,合作越来越密切。

一些被营救的幸存者家属特意赶来致谢。其中一名男子拿来一袋橙子请求队员们收下,还说:“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请让我们也做一些表示感谢。”

跨越山海,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攻坚克难,奋力托举起生命的希望……在执行救援任务期间,队员们克服种种挑战,共营救被困人员6人、搜寻遇难者11人。土耳其外交部地区协调员伊斯马伊尔表示,深深感谢中国救援队的辛勤工作。救援队付出的努力,将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职责使命,继续苦练“十八般武艺”,在每次国际救援中注入中国力量、彰显大国担当。


电话咨询
产品体系
解决方案
QQ客服